(通讯员 吴桐 曾竑堃 王玉鹏)201223与201224班的同学们刚乘着初秋的凉风离开周口店,又追着盛夏的尾声来到了西陵峡之滨,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秭归地质实习。
图1:三峡风光
9月7日下午13:00,2024年秭归实习动员大会在秭归实习基地阶梯教室顺利召开,参会人员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城网址和地球科学学院在站全体师生。大会由秭归实习队队长江海水老师主持召开。
会前,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秭归实习基地介绍视频。视频主要从基地概况、住宿需知、餐饮服务、实习事项、野外出行等方面介绍了基地的后勤保障工作。会上,江老师主要阐述了本次实习的路线概况和介绍各位带队老师。随后,冯庆来老师为大家深入讲解了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他从地层、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每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会议结束后,我们与班主任王江老师进行了的会面。王老师在谈话中着重强调了实习期间应遵守的各项纪律,并再三提醒同学们要时刻注意个人安全,确保实习过程的顺利与安全。
图2:同学们认真听讲
图3:冯老师正在讲解
9月8日,同学们迎着朝阳,正式踏上了实习的第一条线路——链子崖。刚一下车,同学们便看到了著名的兵书宝剑崖,徐先兵老师将“兵书”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同时他还叮嘱我们:地学旅游路线的设计一定要将地质现象和当地民俗故事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谈笑间,我们便抵达了第一个考察点,徐老师带领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接触关系,并且分析了两组地层构造改造程度不同的原因。
图4:兵书宝剑崖
图5:不整合接触
这条路线后续的两个点都和工程地质有关,我们深入探讨了与工程地质紧密相关的课题。江北的危岩体和江南的新滩滑坡体隔江相望。徐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各个角度分析了长江两岸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并鼓励大家就如何有效防治这些灾害展开讨论。同学们也针对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这样充满学术探讨和思想碰撞的氛围中,第一天的考察行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6:危岩体
图7:新滩滑坡
图8:合照
9月9日,我们来到了距离实习基地较远的邓村,交错的村落勾勒出群山和长江的边界。山路弯弯绕绕,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并未消磨同学们出野的热情,迎着山谷的风,大家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对扬子克拉通最古老基底的探索。
图9:邓村景色
沿着自北向南的公路,同学们走走停停,细致观察。在第一个点位,我们首先观察了中太古代的古村坪组,它是秭归地区最古老的岩石层,同时也是扬子板块的基底。刘鹏雷老师细致指引着我们观察岩石中的片麻理以及塑性变形等构造,并让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在行进的路上,同学们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标准的斜歪倾伏褶皱,这也证明了古村坪组曾经遭受过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
图10:韧性变形混合岩
图11:褶皱
同学们边走边讨论,一直行进到了一个名为云海茶谷的凉亭。刘老师提醒我们路旁露头的岩性发生了变化,地貌也呈现为沟谷,此时我们已经跨过断层,来到了中元古代小以村组,刘老师也带领我们辨认不同的矿物,并给岩石定名。此处的岩性变化十分剧烈,主要是一套表生变质岩系,这反应了扬子克拉通基本已经稳定,并在被动大陆边缘的环境下逐渐接受沉积。刘老师将地史学、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知识相交织,为我们阐述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图12:老师与同学们讨论
经过一番考查后,同学们简单地吃了午饭,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最后一个点。刘老师为同学们指出了蛇绿岩套的不同组成岩石,并分析了这套岩石的成因。从哥伦比亚超大陆再到罗迪尼亚超大陆,最后再到古洋壳的诞生,沧海桑田,短短几公里的公路之旅,却让我们见证了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第二天的实习就这样在丰硕的感悟中落下帷幕。
图13:蛇绿岩
图14:合照2
从北戴河的“初恋”、周口店的“热恋”再到秭归的“黄昏恋”,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城网址地质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学子们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锻炼了各项本领,也与地质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情谊。我们相信,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它将为同学们本科阶段的实习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在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中,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体会,继续前行。